顯示具有 grammar 語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rammar 語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ransitive verb/ Intransitive verb)

動詞和名詞之間需不需要加上代名詞(prepositions),這或許是不少英語學生面對的共同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查閱字典時可留意該動詞是一個transitive verb或intransitive verb(前者不用加上代名詞,後者則需要)。另外,動詞的不同解釋也會影該它是一個transitive verb還是一個intransitive verb。以下是一些不熟悉此特性的學生常犯的錯誤:

discuss/ discuss about
當我們「討論」事情時,一般以「discuss」或「talk about」來表示。由於「discuss」是一個transitive verb,因此代名詞about是多餘的,但我們可以用with代表一起討論的對1象,即「discuss something with someone」。

wait/ wait for/ await
由於「wait」是intransitive verb,和名詞使用時應同時使用代名詞,如I am waiting for Peter.而await則與wait for意思相近,但await是一個transitive verb,不能與代名詞使用。

listen/ listen to
聆聽事物應以listen to something表示,代名詞to不能被省去,如listen to music、listened to what he said。

consider/ consider about
consider已包含「考意」的意思,about這個代名詞其實是多餘的。若一定要使用代名詞,可用「think about」代替。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next Tuesday/ on next Tuesday/ the next Tuesday

不少人都不清楚這三個phrases是否正確,以及它們的用法,就讓筆者作簡單說明:

next Tuesday: 以現在為基準的下星期二。例如,Let's go to Ocean Park next Tuesday.  (下星期二一起去海洋公園吧。)

the next Tuesday: 同樣解作「下星期二」,但以基他時間為基準,常見於reported speech。例如:He said he would return the book to me the next Tuesday. (他說下星期二會還書給我。注意「下星期二」以「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為基準。

on next Tuesday: 和中文的「在下星期二」的「在」一樣,on next Tuesday的「on」是多餘的。on next Tuesday因此並不正確。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Relative Clause…什麼時候需要加逗號(Comma)?

英交的逗號和中文的用法並不一樣,其中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中文的逗號可當作連詞使用,但英語的則不可。除此之外,何時使用comma亦令不少English learners摸不著頭腦。

就讓筆者以兩句句子作為例子:

The girl, who has just walked past the convenience store, is my ex-girlfriend.
Peter who is my classmate has six siblings at his home.

有錯嗎?其真是有的。前句的逗號態該刪去,後句的who is my classmate前後感加上逗號。

為什麼?

其實,英語的逗號有一種分隔「重要」和「不重要」資訊的作用,一般來說,置於逗號之間或之後的資訊會被視為不太重要的附加資訊。

以上面第二句為例,當講者提出Peter的名字時,其實講者和聽者雙方已明白究竟Peter是誰,因此who is my classmate只是不重要的附加資料,須以comma分隔。

至於第一句則因為講者提出的the girl並不清晰,聽者需以who has just walked past the convenience store(剛剛走過便利店)來辨認誰是the girl,因此不應以逗號分隔,代表the girl後的資訊是重要的。

My brother Simon has just arrived in Tokyo.
My brother, Simon, has just arrived in Tokyo.

考考大家:這兩句句子又有什麼分別?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告別中式英語—Because, Since和As有什麼分別?

Because、As和Since這三個連詞(Conjunctions)都能夠解作「因為」,但用法則不盡相同,令不少華人學生頭疼。

其實,這三個連詞的用法的確有少許不同。雖然三個字都可解作「因為」,但Because則較其餘兩個有強調原因的意味。例如「I missed the bus because I woke up late.」和「As I woke up late, I missed the bus.」,前者強調「I woke up late」,後者則強調「I missed the bus.」因此,有As和Since的子句往往會加上逗號,與主句(Main Clause)分開,突顯有As或Since的子句只是附加資料,不是重點。

因此,當有人向別人問「Why...?」的問題時,答案差不多全部都是以「Because...」或「This is because...」開頭,而不會使用As或Since,因為回答有關原因的問題時,強調的必定是原因,而非聽者和講者皆知的結果。

另外,Since和As亦可分別解作「自...開始」和「在...的時候(When/ While)」,有關Since的用法,可參考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告別中式英語—「Please」還是「Thank you」?

「50 dollars, thank you.」

不少人都分不清楚Please(請)和Thank you(謝謝)的用法。就如以上例子一樣,如要客人付50元,中文會說成「50元,謝謝。」,但從英語的角度來看,這說法十分有問題。

Please和Thank you的分別在於聽者是否已經完成講者要求的事。就如以上例子,客人未付出50元,即是未完成講者所要求的動作,應說成「50 dollars, please.」如果客人付了錢,完成要求,就應說聲「Thank you.」

就讓筆者再舉一個較有趣的例子:



在電視節目《Britain's Got the Pop Factor》中,女主持因為忍受不了觀眾的吵鬧而爆出一句「Fucking shut up!」,令所有觀眾立即閉嘴。她之前一直向觀眾說「Quite, please.」,因為觀眾仍未達到她的要求;之後卻用「Thank you」,因為觀眾都不敢吵鬧了。

告別中式英語—「I wish he will」還是「I wish he would」?

之前提及過(參考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s if)),英語中的Past Tense除了可以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外,還可以描述一些在現在和未來都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Unreal Past)。其實Unreal Past十分常見,與Wish一字使用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先解答標題的問題,其實若翻查一些英漢字典,不難發現Wish的正確意思是「對於一些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抱有希望,若期望一些較有可能發生的事情,Hope的意思會較合適。因此,在選擇時態時,Unreal Past往往會較為適合與Wish使用,例如:

I hope I will not fail. (我期望我不會不及格﹣作者仍有機會及格。

I wish I would not fail. (我希望我不會不及格﹣作者認為及格的機會不大。)

不過,近年wish的意思已開始被人與hope混淆,特別在口語溝通時,不少人都會把wish配上普通的Future Tense,說I wish I will not fail的人亦愈來愈多,不過若真的要表達可能性不大的意思,Unreal Past始終比較適合,就如《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一句「I wish I could quit you.」,使用could遠比can適合。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ubjunctive mood的用法)

(續:'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上回提及有關suggest配上名詞和gerund的用法,但其實suggest還能組成一種常用的句子結構,就是subjunctive mood。

Subjunctive mood經常會在提出較主觀意見時使用,一般以「verb+(that)+subject+should/will/其他助動詞+bare infinitive」結構顯示,例如:

I suggest that he should brush his teeth twice a day. (我建議他每天刷牙兩次。)

另一方面,有些English speakers會為求方便,會從句子剛去that和should,但意思不變:
I suggest he brush his teeth twice a day.

在這情況下,代名詞「he」後接的動詞應是基本形態的「brush」而不是「brushes」,因為語意上助動詞「should」仍然存在,只是它已被省略掉。

之後筆者會講述更多有關subjunctive mood的使用方法。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不少人都不太知道suggest後應配上動詞還是gerund,以及和that-clause一起使用時要注意的地方。這現象十分普遍,主要是因為此問題不能用一般分辨gerund和to-infinitive的方法來解答(參考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

其實,若沒有使用that-clause,suggest一般會與gerund(動詞+ing)使用,例如:

I suggest going to the Japanese restaurant. (我建議去那一間日本餐廳。)

He suggested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machinery. (他建議增加在機器的投資。)

當然,suggest後還可配上名詞,例如:

I suggest that yellow backpack. (我提議那黃色的背包。)

The doctor suggested a medicine to the patient. (醫生向病人提議一種藥物。)

但是,如果我們要向某人建議做某種事情,便可能需要使用subjunctive mood。

(續:'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ubjunctive mood的用法)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Please kindly...?

不少港人在對長輩或上司提出請求時,除了使用please以外,還會加上「kindly」一字。鮮為人知的是,這種說法不但意思重覆,更可能會有點不禮虢。

首先,如果翻查「kindly」的意思,你會發現字典所寫的是「please」,暗示kindly和please意思上已有些重覆,單獨使用please已十分禮貌。

更重要的是,有不少字典還會在「kindly」的解釋寫明「often ironically」,代表kindly本是一個意思正面的詞,但使用時往往帶有諷刺意味。其實,使用kindly時,代表講者已有點不耐煩,如果有人對你說「Kindly close the door.」,代表他可能已經因為你之前沒有關門而有所不滿。因此,要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求時,please很多時都會比kindly合適。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以下的句子有些犯了文法上的毛病。你知道錯在哪裏嗎?

1. 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him. He's just a three years old boy.

2. I had three breads this morning.

3. The best way to keep yourself healthy is to do more exercises.

4. 3500 dollars is too much for a concert ticket.

5. Chicken is my favorite food.

6. The committee comprise of 20 members.

7. The committee are willing to increase the budget to $2500.

Solutions:
1. 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him. He's just a three-year-old boy.
某些由數字和單位組成的phrases可以加上「-」組成形容詞,但眾數名詞的必須改成單數形態,如a three-year-old boy和a 100-dollar banknote。

2. I had three slices of bread this morning.
由細小部分組成的名詞在英語會被視為「不可數」,例如麪包、糖(sugar)等,若要描述這些物件的「數量」,一般會使用量詞(Quantifiers),如slices、pieces、kilograms、buckets等。

3. The best way to keep yourself healthy is to do more exercise.
某些名詞同時擁有「可數」和「不可數」的形態,兩種形態的意思可以完全不一樣。以exercise為例,若以可數形態(an exercise、exercises),解作「練習」,若以不可數形態(exercise)表示,一般解作「運動」。另一個常見的分別和「種類」有關,一些不可數的名詞若以可數形態表示時,可解作該名詞「不同種類」。如grass本身不可數,若以a grass、grasses表示,解作「一種/ 不同種類的草」。

4. 3500 dollars is too much for a concert ticket.
這是正確的。若名詞是貨幣、度量衡、時間單位,即使以眾數形態表示,仍需配上單數動詞。

5. Chicken is my favorite food.
這是正確的。某些動物和由牠所製成的肉擁有相同的名稱,如chicken和fish。在這些情況下,名詞的可數形態解作動物,不可數則被解作由牠製成的肉類。

6. The committee comprises of 20 members.
在英語,有一類被稱為「group nouns」的名詞,代表不同的團體,如committee、team、government等等,可解作團體的整體,或團體的成員。當它們以單數形態表示,而意思是「團體的整體」時,所配的動詞便需要是單數形態。

7. The committee are willing to increase the budget to $2500.
這是正確的。Group nouns若被解作「團體的成員」,即使以單數形態表示,所配的動詞便應是眾數形態,因為團體的成員不止一個。

'Be appeared' VS 'To appear' ﹣ 正確使用passive voice

錯誤運用被動式(Passive Voice)乃是不少香港人常犯的語病,以下筆者將會介紹兩個常被誤用的動詞。

Appear
不少港人都常把appear寫成be appeared,特別是在使用過去式的時候。如A lizard was appeared.其實,appear、occur、exist等解作「出現、存在」的字詞根本沒有被動式,就如中文沒有「被出現、被存在」的詞句。因此,這些字詞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應以active voice 表示,例如「A lizard appeared.」同樣地,解作消失的動詞如disappear也沒有被動式。

Benefit
這個字原本解作「受惠、得益」,亦可解作「給予益處」,但不少人都不知道第一個用法,因此認為「The poor benefited from the policy.」是錯誤的說法。其實,無論是「The poor benefited from the policy.」抑或「The policy benefited the poor.」都是正確的。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不少人都不太了解so和so that這兩個連詞(conjunctions),以為它們的用法完全一樣。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so that的意思和用法的確和so沒有分別。

在非正式的情況下,so that可以和so 一樣,被解作「所以」。以「I hurt my ankle so I didn't come.」為例,句子裏的so可以改為so that。但在較為正式的場合裏, so that解作「所以」則不太適合。

其實,so that有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可用的意思,就是「為了、為著」。因此,在不少情況下,so 和 so that意思可以差天共地,前者表達結果,後者代表目的。

要注意的是,so that後的子句(clause)一般都會使用助動詞can或will,表示目的,如「I slept more so that I could recover sooner.」。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 doing)

之前的文章說過有關Used to/ Get used to的用法,其實究竟還有什麼To配上gerund的例子呢?

在香港中學會考的英語試卷,To配上gerund出現的例子相當少,一般只有get/ be used to doing和looking forward to doing(期待)兩個例子。因此,只要記著以上兩個例子,相信已足以在香港中學文憑試獲得較高分數。

不過,要分辨其他情況下的「to」後應否加上gerund,最好還是看看該「to」字是否前置詞。2011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英語運用試卷C(2011 HKALE UE Section C)的Proof-reading便出現了「alternatives to do」,要求考生把do 改成 doing。「to」字在這裏有「別於、不同於」的意思,和「other than」的意思差不多,有別於to-infinitive的意思。(有關to-infinitive的用法,可參考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其實,要判別to是否一個前置詞,我們可以把to改為「in order to」,看看句子是否通順和與原來句子的意思相同,如果文意相符和合理,to應當作to-infinitive使用,否則to便是前置詞,應配上gerund使用。例如「I am writing to complain」和「I am writing in order to complain」也是通順的句子,因此to complain是正確的。相反,「I object to increase the budget」不能被改為「I objec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budget」,因此increase應被改成increasing。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be/get used to 和used to)

在不少中學生眼中,to若要配上動詞,一定要是其基本形態(bare infinitive),就如小學學過的「going to do」句型一樣,把do加上「-ing」便是錯誤。其實,to和gerund(動詞接-ing)是否一定不能共存?

的確,to後接gerund的形態較to-infinitive不常見,「be going to do」的句型也是正確的,但這並不代表to和gerund一起出現的例子不存在。

首先,to除了可以和動詞形成to-infinitive外,還可以作前置詞preposition使用。簡單的例子有「I go to school every day.」的「to」一樣,是代表進行方向的前置詞,而前置詞後若緊接著動詞,就必須轉換為gerund因此,to若被當作前置詞使用,絕對有使用gerund的理由。

其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get/be used to doing和used to do的分別。「Used to do」意思是「以前做」;而「get/be used to doing」則解作「習慣做」。不但意思不一樣,verb to do的形態也有異。

例如,當我們說「I am used to working hard.」意思是「我習慣努力工作。」,「to」被用作前置詞使用,所以「work」要改為「working」;而「I used to work hard.」則解作「我以前努力工作。」,意味著現在已經變得懶散「to work」是一個 to-infinitive,因此「work」維持基本形態。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here is/ There has)

不少香港以至有中國語言背景的學生都會對一種常用的英語句子結構產生疑問:究竟「這裏有」應說成「There is」還是「There has」?

在揭曉答案之前,先說明一種英語常用的表達方式:Inversion(倒字法)。Inversion的結構有幾種,而和文章開頭的問題有關的,則是把Adverb(副詞)放在句子開頭的用法,強調Adverb的意思。

例如,當我們說:「Down fell the aeroplane.」的時候,原句本應是「The aeroplane fell down.」,但因為要強調Down(向下)的意思,於是便把Down置於句子開頭。

至於There,其實它本身也是一個Adverb,和物件位置有關。問題來了,當我們說「蘋果在那裏」的時候,究竟應是「An apple is there.」還是「An apple has there.」。不少有基本英語文法知識的人也知道,前者是正確答案

說到這裏,文章起首的問題已解決了。如果把There像「Down」一般置於句子前,「There is an apple.」才是正確答案。換句話說,如要表達「這裏有...」的意思,There後面應該加上Verb to be,而不應用Have/ has/ had。當然,若該Verb to be的時態是perfect tense,There後是可以配上「There has been」、「 There have been」、「 There had been」的。

還有一點,在一般情況下,動詞是單數還是眾數取決於動詞前的主語(Subject)的形態,如「Boys love girls.」的「love」因為「boys」是眾數形態而不用轉為「loves」。不過,由於「There...」的句子結構採用了倒字法,主語被置於後方,因此動詞的單眾數亦取決於置於後方的主語。例如「There is an orange.」和「There are three oranges.」,Verb to be的形態取決於「orange」的數量。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難道Celine錯了嗎?(Future Continuous Tense)




加拿大天后Celine Dion的To Love You More,因為成為了日本連續劇的主題曲以及與弦樂家葉加瀨太郎的合作,在當地變得街知巷聞,也是她在日本最受歡迎的歌曲。最近筆者聽見一位朋友質擬當中一句歌詞「I'll be waiting for you here inside my heart」的Tense是否正確,筆者對此有一些想法。

其實,Celine所用的Future Continuous代表著「一些以往一直有做,而在未來會繼續」的事情﹐例如某學生一直都乘巴士回校,明天也會乘搭巴士,他應說「I will be taking a bus to school tomorrow.」而不是「I will take a bus to school tomorrow.」

當然,Future Continuous的另一個用法就是代表在未來一段短時間內發生的長動作(關於長動作的解釋請參閱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如At 9 a.m. tomorrow I will be working out.不過,Celine表達的意思是上一段的那一個。

換句話說,I will be waiting for you的意思就是「以往在等,之後會繼續等待」,不但沒有邏輯上的錯誤,而且是很窩心的一句說話呢!

同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其中一個就是另一位天后Mariah Carey的R&B情歌「I'll be loving you long time」,當中的「will be loving」也有著同樣的意思。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書藉推介:文法初哥的參考天書

書名:Practical English Usage

Publisher: Times Educational

推介原因:
新加坡的英語教學一向是東亞地區數一數二,其中有關英語文法的教學一早已被其他地區的學校借鏡,是不少文法根底不穩固的學生的理想英語教材。Practical English Usage針對不少母語為英語以外語言的中小學生的弱點,設計出一系列的文法課題以及練習。此書共設四冊,第一、二冊較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使用,而第三、四冊則適合小學高年級生以及文法基礎較薄弱的中學生使用。

不過此書亦包含一些舊式英語,如以I shall、We shall取代I will和We will的表達方式,而且沒有附設參考答案,網上的Suggested Solution亦不易找到,因此本書最好還是在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使用最好。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s if)

以下的句子正確嗎?
He walks as if he is a turtle.

使用英語時,不少人會利用「as if…」這句型來代表「就像…」的意思,不過往往都會像以上句子一樣使用現在式(present tense),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在解釋為何不應該使用現在式前,我們先看看一種名為unreal past 的表達方式。

Unreal past用於一些不太可能發生的假設,使用時動詞須以past tense表示。其中一個unreal past的主要用途就是2nd conditional,即 「If…would…」的句型。例如:If she worked hard, she wouldn't fail the exam.句子雖然講述現在發生的事情(如果她現在努力讀書,她將不會不及格),但由於不大可能發生,即使現在發生,亦應改用過去式。

Unreal past和普通過去式的另一分別就是unreal past接受單數名詞(Singular nouns)以及代名詞I, he, she, it使用was或were兩種表達方式,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a taxi.在此情況下,I可配上動詞was或were,但普通過去式只接受was.

至於有關as if的用法,由於as if的意思是「就像」,講述的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文章開頭例子中的「he is a turtle」(他是一隻海龜),根本不可能發生,因此該句子應改為「He walks as if he were/was a turtle.」,用的亦是unreal past。另外,as though是as if的同義詞,同樣解作「好像」。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書藉推介:掌握英語文法,作文事半功倍

書名:《英語語法大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作者:John Sinclair(約翰‧辛克萊)

繹者:任紹曾、馬博森、劉萬全

推介原因:英語語法一向是香港以至台灣、中國大陸等學生不能在作文、說話等卷目更上一層樓的主因,因此一本全面的語法教材往往能令有一定語文基礎的學生如虎添翼。本書主要講述較複雜的文法課題,並攝獵不少特殊的例子,如Everyone has their dreams.還是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dreams.才算正確的爭議,對有一定英語水平的讀者較為適合。初階英語的學生可選擇該書藉的學生版,內裏有較多練習供學生提升文法水平。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以下的句子有些犯了文法上的毛病。你知道錯在哪裏嗎?

1. Can you help me solve these Geometry problems?

2. I saw you walk down the street when I got on the bus.

3. I want you talk to me.

4. I finished to read the newspaper 10 minutes ago.

5. It's no good to take drugs.

6. It's not a good time to speak.

Solutions:
1. Can you help me solve these Geometry problems?
這是正確的。部分動詞可配上動詞的基本型(Bare Infinitive),不用加上to/ -ing,例子有help、make,以及有關感官的動詞如see、hear、watch等等,條件是講者要看見/ 聽見整個過程。例子有Eminem和Rihanna的歌曲「Love the way you lie」中的「just gonna stand there and watch me burn」,watch me burn代表講者看見整個「burn」的過程。

2. I saw you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I got on the bus.
由於講者只是在上巴士時看見別人在街上走,沒有看見走的整個過程,因此「walk」應改為「walking」。

3. I want you to talk to me.
當動詞不能被配上其他動詞的基本形時,可以加上to-infinitive(to+動詞)或gerund(動詞+ing)。其中一個決定應該用to-infinitive還是gerund的法則就是視乎動作發生的先後次序。若to-infinitive/ gerund的動作發生得較主動詞(在這裏是want)的遲,應使用to-infinitive,若較早則應使用gerund。由於講者所說的「want」理應較「talk」較早發生(先希望,之後才說話),所以應把talk改成to talk而不是talking

4. I finished reading the newspaper 10 minutes ago.
在這裏,講者先閱讀(read)之後才完成(finish)。根據上一題有關to-infinitive與gerund的分別,這裏的read應改成reading。注意start reading 和start to read都是文法上正確的,因為「start」和「read」一起發生。

5. It's no good taking drugs.
「no」帶有「任何時間、任何情況」都沒有的的意思。而to-infinitive和gerund的另一個分別,就是to-infinitive有「一次性」的意思,而gerund則帶有「每次都是」的意思,與「no」的意思相符,因此用「taking」較「to take」適合。

6. It's not a good time to speak.
這是正確的。由於句子有「現在」才不應說話的意思,根據上一句的題解,應該使用較有「一次性」意味的「to speak」而非「speaking」。


延伸閱讀: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Singular/ Plural)
'Suggest him doing' 還是 'Suggest him to do'?
'Suggest that he do' 還是 'Suggest that he does'? 
So和So that有什麼分別?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to-infinitive/ gerund)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Quantifiers)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Agreement) 
告別中式英語—不可不知的英語文法(冠詞)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Simple VS Present Continuous 
容易混淆的Tenses:Present Perfect VS Past Perfect